近日,第2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圆满落幕。作为国内高校最高水平的田径赛事,本届赛事规模空前,汇聚全国490所高校的5000余名运动健儿同场竞技。我校共派出九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建艺学子占五席。他们奋勇拼搏,为学校斩获2金2银的辉煌战绩,更助力学校夺得男子乙组团体总成绩全国第一的历史性突破,充分展现建艺学子卓越的竞技水平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在本届锦标赛中,建筑与艺术学院学子表现尤为亮眼,成为赛场上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在多个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更打破了尘封二十多年的校女子跨栏纪录,创造了属于宁职人的新历史。从短跑赛道上的风驰电掣,到中长跑项目中的坚韧不拔,再到跨栏赛场上的极限超越,处处可见建艺健儿顽强拼搏、为院争光的身影。他们在个人项目和接力比赛中均发挥出色,为学校团体总成绩登顶贡献了关键力量。
据悉,建筑与艺术学院高度重视体育育人工作,连续七年开展太极拳健身活动,通过日常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曾获校运动会男女团体总分第一、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也曾多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接下来,建筑与艺术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为学子们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建艺健儿在更高的赛场上劈波斩浪、捷报频传,为个人成长添彩,为学院学校争光!
建工3232 陈瑞豪
200米第一,100米第二,4*100米第五
我是来自建工3232的陈瑞豪,能在这次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确实是我预料之外的事。但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能获得这些荣誉离不开队友的支持,教练的指导,学校的后勤保障以及自身的刻苦训练。
在大一刚进来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出彩,在校运会个人项只能拿第三,第一次省大运比赛不仅没能帮助团队拿分,还由于我个人的失误导致我们4*100接力有能力争取前三却因为接棒失误没能前八。很庆幸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不会因此放弃我,我也下定决心要拿出个好成绩。我们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的大学时光有一半是在田径队度过的,哪怕我们一个学期没有比赛还会坚持训练。我们会一起训练,一起玩,一起过生日。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也是我下定决心要好好训练,要比好成绩不再是团队的后腿。训练的日子很枯燥很累,风里,雨里,太阳里,到点我们就在田径场里。我们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们每一位队员不管成绩好坏都经历了无数次汗水浸透衣衫的训练,都在伤痛与疲惫中突破过极限。这也是我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训练完我们会一起整理训练房,偶尔会出去团建一下,队员过生日我们会一起庆祝。
还要感谢老师们的大力支持筑起了我们最坚实的厚盾,从全局出发,为我们争取资源保驾护航,这些帮助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是像春雨般细密无声的,这份默默地守护与托举成为了我们敢于拼搏的最大底气。
更要向我们的杨洪亮教练和章世梁教练说一声辛苦了。多少个清晨与黄昏,你们始终陪伴在身边见证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面对伤病和瓶颈,你们耐心指导,加油鼓励。备赛期间会为我们准备各种药物,防止我们受伤中暑受伤。训练完后会为我们准备牛肉防止我们能量摄入不够。面对赛前紧张,你们耐心疏导。这份深情与付出,我们铭记于心。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刘思宇老师和我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在我们赛前为我们加油打气,赛后为我们取得好成绩而高兴,任课老师也对我十分的关心,指导我的学业学习。
数媒3241 杨路雅
400栏第二名,100米栏第四名(打破了校保持二十余年的女子一百栏和四百栏纪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数媒3241的杨路雅,这次的全国赛拿到了400米栏第二名和100米栏第四名的成绩我很开心也很激动。特别要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更要感谢教练们在酷暑中的悉心指导,让我的栏上动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回想起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还担心自己会不适应新环境,但这些顾虑很快就被田径队温暖的氛围打消了。田径队的学长学姐会主动找我聊天,我们会在训练结束一起吃饭。每次耐力训练到最后冲刺阶段,在跑道边的队友们都会为正在冲刺的队友呐喊助威:"加油!最后十米!坚持住!"这些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总能激发出我们最大的潜能。这次400栏决赛的最后冲刺阶段,我听到了教练和队友们的加油,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冲过终点,最后以0.01秒的优势夺得了第二名。这一枚沉甸甸的银牌,是对我无数个清晨与黄昏挥洒汗水的最好回报。100米栏的第四名也让我倍感珍惜,虽然没有站上领奖台,但能在全国顶尖高手的较量中拼到这个名次,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这次全国赛的经历,像一剂强心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要去攻克它。记得章世梁教练经常对我们说的“我要拿金牌”——这句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用每一个训练日的行动和坚持来实现的!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学校和学院老师们对我们田径队的大力支持;感谢章世梁教练、杨洪亮教练对我们日复一日的指导和付出,让我一次次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未来的路,我会继续带着这份感恩和冲劲,踏稳每一步,冲向更远的目标!
装配式3230 金童辉
1500米第四名,5000米第五名
大家好我叫金童辉,来自装配式3230。中长跑对我来说是一项孤独又充满温度的运动。日复一日的20公里训练、每月550公里的跑量,是枯燥的坚持,也是内心的修行。为了保持热情,我常在训练中每周穿插一场马拉松比赛或越野跑,让脚步丈量不同的风景。
感谢并肩作战的队友——长距离课递来的每一瓶水,晨跑后帮我拉伸的每一双手。教练的耐心指导和分院老师的支持,尤其是刘静雅老师的严格要求,班主任颜江华老师的日常关心,让我在奔跑与学习间找到平衡。
这次全国赛,虽未能发挥最佳状态,但拼尽了全力。5000米带病作战获第五,1500米赛前中暑仍咬牙冲线,最终倒地呕吐被送医,最后以两项达标二级运动员标准结束全国赛之旅。虽有遗憾,但无愧于心。未来,我会继续突破极限,为团队争光!
建工3232 葛谢涛
4×100米第五
大家好我是来自建工3232的葛谢涛,从大一进田径队开始我就知道自己的天赋并不出色,我一直给自己定位的是一个辅助角色,从来没想到自己能够参加这么多场比赛。在田径队的训练氛围很好,虽然我的成绩不出彩但是每次训练前大家都会叫上我,我因为自身对田径的热爱也会乐于和他们一起训练,每次团建从来也不会被落下过。第一次参加这些大型比赛而且是接力队的一员,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一方面又是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的大型比赛想去见见。教练的鼓励和指导,队友的支持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一定要不负他们的期望。
首先要深深感谢学院老师们的全力支持,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征程中,我们不仅在赛场上挑战自我,更在学校的暖心保障和老师的悉心陪伴中,感受到了最坚实的后盾力量,这些帮助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却像春雨般细密无声,让我们的每一次冲刺都少了顾虑,多了温暖。
更要感谢章世梁教练和杨洪亮教练的辛勤付出。多少个清晨与黄昏,你们陪我们在跑道上挥洒汗水;面对伤病和瓶颈,你们耐心指导、加油鼓劲。面对赛前紧张,你们耐心疏导情绪;比赛时,你们在场边呐喊助威,赛后无论成绩如何,都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分析。你们关心,总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像细密的针脚,把温暖缝进日常的每一处。
在备战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团队氛围与凝聚力的显著提升,这股力量成为了我们突破自我的重要支撑。好的团体氛围,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彼此看见”攒起来的:会为别人的进步真心鼓掌,也会在有人低落时主动托一把;不用刻意客套,却能在需要时放心依赖;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我是其中一员,我的努力有意义”,哪怕偶尔有分歧,也能朝着“把事情做好”的方向好好沟通。
这种氛围里,没人会觉得孤单,大家像齿轮一样咬合着向前,又像家人一样彼此托底,哪怕累一点,心里也是暖的、踏实的。
学院老师和教练的这份关心与付出,我铭记于心。
数媒3241 王若繁
站在跑道终点的那一刻,看着计时器上的数字,心里谈不上多失落,反倒有种“终于跑完了”的释然。
200米比100米更考验耐力,最后50米的冲刺总让我喘不上气。有段时间我专门加练耐力,绕着操场跑圈,跑到嗓子冒烟、腿像灌了铅,就咬着牙数路边的树:“再跑过那棵梧桐树就停”,可真跑到了,又偷偷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圈”。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训练服,被钉鞋踩出痕迹的跑道,还有教练喊“加速”时沙哑的声音,都是我和自己较劲的证明。